大蜜丸扣壳机是用于中药大蜜丸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,主要功能是将制好的蜜丸药团精准地填充到药用外壳(如蜡壳、塑料壳等)中,完成扣壳封装操作。以下是其详细介绍:
-
核心功能
-
将揉搓成型的大蜜丸(通常为球形或类球形药团)自动或半自动地装入预先制备好的外壳中,实现药物的密封包装。
-
常见外壳包括蜡壳(传统工艺,密封性好、避光防潮)、塑料壳(现代工艺,轻便易开启)等,可根据药品特性选择。
-
应用场景
-
中药生产企业的大蜜丸生产线,适用于规模化生产六味地黄丸、安宫牛黄丸、乌鸡白凤丸等经典大蜜丸剂型。
-
替代传统手工扣壳方式,提升生产效率和封装标准化程度。
-
送料机构:将搓丸机成型的蜜丸输送至扣壳工位。
-
外壳定位:通过模具或夹具固定外壳(如上下两半壳),确保扣壳位置精准。
-
压合封装:通过机械压力或气动装置,将蜜丸压入下半壳,再合上上半壳,完成扣合密封,部分设备可能附带热熔或锁扣功能。
-
机身框架:支撑各功能模块,通常采用不锈钢材质,符合药品生产卫生标准。
-
传动系统:电机驱动传送带、齿轮或螺杆,实现物料输送和模具运动。
-
模具组件:定制化模具匹配不同规格的蜜丸和外壳,确保扣壳紧密无间隙。
-
控制系统: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或触摸屏界面,调节生产速度、压力等参数。
-
提升生产效率
-
相比手工操作,自动化扣壳机每分钟可处理数十至数百粒蜜丸,大幅缩短生产周期。
-
保证封装质量
-
机械定位精度高,避免手工操作导致的外壳错位、蜜丸破损等问题,确保密封性和药品稳定性。
-
适应性强
-
可兼容不同规格的蜜丸(如 3g、6g、9g 等)和外壳类型,通过更换模具实现快速换型生产。
-
符合 GMP 标准
-
设备表面光滑、易清洁,材质耐腐蚀,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GMP)对卫生和安全的要求。
大蜜丸扣壳机通常需与以下设备配合使用,组成完整生产线:
-
制丸机:将药粉与蜂蜜混合,搓制成蜜丸药团。
-
干燥设备:对蜜丸进行干燥处理,降低含水量。
-
抛光机:打磨蜜丸表面,使其光滑圆整。
-
包装线:完成扣壳后,进行批号打印、装盒、塑封等后续包装工序。
-
日常维护
-
定期清洁模具和传送部件,避免药粉残留影响设备运行。
-
检查传动系统润滑情况,确保设备运转顺畅。
-
安全操作
-
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,避免手指进入模具压合区域。
-
外壳材质需符合药用标准,避免化学物质迁移影响药品质量。
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快,大蜜丸扣壳机正朝着智能化、高精度、多功能方向发展,例如:
-
集成视觉检测系统,自动剔除封装不合格的产品;
-
采用伺服电机驱动,实现更精准的压力控制和节能运行;
-
支持远程监控和数据追溯,满足信息化生产管理需求。
通过这类设备,中药企业可在保留传统剂型特色的同时,提升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产品质量可控性。
|